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,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對聯從五代十國時正式形成,在明清兩代達到極盛,發(fā)展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了。早在秦漢以前,中國民間每逢過年,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(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)的習俗。桃符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“神茶”和“郁壘”的名字,用來驅鬼壓邪,這種習俗延續(xù)了1000多年。到了五代,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,代替了原來降鬼大神的名字。據歷史記載,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于臥室門上題寫對聯:“新年納余慶,嘉節(jié)號長春”,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。
但近年有人提出,五代時期除夕題聯已成習俗,最早的對聯當屬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妹妹劉令嫻所作。說的是劉孝綽罷官不出,自題一聯于門上:“閉門罷慶吊,高臥謝公卿。”其妹劉令嫻也作一聯:“落花掃仍合,從蘭摘復生。”雖然聯句欠工整,但語句皆為駢儷,又題于門上,可以說它們是中國最早載于史書的對聯了。這要比孟昶的那副對聯早400多年。